母亲:女儿,今年15岁,初二,放学后就跑出去玩,不叫不回家。女儿说“在家老挨骂,太压抑”,感觉“被监视”,“真不自在”。在外边快乐,想干什么干什么。她爸特别亲孩子,从小什么事都由着她。前几天,发现她有男朋友,我狠狠揍了她一顿,放学后,不准她出去玩,她就学也不上了,整天在家摆弄手机,上网聊天,我就没收了她的手机,拔了家里的电脑,她就开始用刀子割小臂背部,有时候割得很深,能抠下一块肉来,然后,再倒过来滴血,看着那个血往下滴。有一次,还笑着问爸爸:“怎么一点不疼呀?”
王春福老师心理解析: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折磨。
自残的原因,常见有以下一些:
1、期望值过高或不现实的人,往往会比其他人能感受到更多的挫折,体验到更多的痛苦。例如,你女儿对“自由”的期望值就不现实。
2、为了调节情绪
当一个人有过多的负面情绪,例如,愤怒、焦虑、挫败感等,表达、处理情绪的能力又尚未发展成熟时,就有可能用自残来减轻痛苦,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,特别是少年。自残的动机,常见的有以下两种:
(1)为了转移焦虑、抑郁等痛苦。有些人会习惯于通过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。
(2)为了获得快感。人的肉体受创时,脑部会分泌一种物质,叫“内啡肽”,可以让人产生一种短暂的欣快感。有些人尝到“甜头”后,会习惯性地自虐。
3、为了其他获益。例如,(1)为了逃避惩罚而进行的逃避性自残,体现为为某些不作为或不成功找借口等。例如,你女儿有可能借自残而拒绝承担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。(2)为了操纵重要他人。自残者身边通常不乏关心她(他)的人,通常习惯于以自残行为博取关心,甚至控制身边重要的人。例如,你女儿有可能因为自残,争取到更大的个人“自由”。(3)为了争取独立。例如,你女儿的自残,有可能是对父母管教的一种反抗。
4、为了自我惩罚。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,容易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或惩罚自己的过失。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、批评过多,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,如果未来遭遇挫败,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。
5、一时冲动。冲动时的“偏激”,也能导致自残。比如,赌气,反抗,发誓等。
6、外部压力。这种自残是被迫的,自残者并不愿意自残。例如,以肢体伤害为标的的赌博的履约,被恶势力强迫的自残等。
7、无知。这类孩子通常容易受外界影响,也不清楚自残的危害。例如,一些孩子纹身,可能是在追求“酷”。
8、抵抗“解离”。解离状态是当人面临过大的心理压力时,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,希望能自己变得麻木,忽视痛苦。但麻木也会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,通过自残的创痛,可能重新找回活着的感觉。
9、自残是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的征兆。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,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。在尝试自杀前,他们有可能以自残来减轻负面情绪,暂时免于自杀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自残或许是心理问题或自杀的征兆,可以提醒自己或他人,有心理困扰,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。
10、惩罚失当。惩罚失当会使孩子认为她(他)是 “坏孩子”,容易伤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。相比之下,“利用后果”有时比一般惩罚效果更佳,例如,能帮孩子锻炼自律并帮助他们把自己看成“好人”。
惩罚失当的后果:
(1) 只是暂时压制了某种行为,内部动机并未被启动。
(2) 容易引起被惩罚者的不良情绪反应。例如,仇视,自卑等。
(3) 有些惩罚并未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明确、可行的目标。例如,有些孩子挨了打,还不知道为甚麽。
(4) 自律被破坏。自律是一种能力,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,被“强制”惯了的孩子,很难具有自律的能力。
(5) 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。
王春福老师档案:烟台三阳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,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骨干师资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烟台职业学院客座教授,2008年10月10日被评为“中国百名心理咨询师”,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2009年“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”评选中,获“优秀”奖,被授予“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”称号。联系电话:13455519982